开云体育

开云体育deepseek点评论人民币汇率的长期政策择

2025-07-0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开云体育[永久网址:363050.com]成立于2022年在中国,是华人市场最大的线上娱乐服务供应商而且是亚洲最大的在线娱乐博彩公司之一。包括开云、开云棋牌、开云彩票、开云电竞、开云电子、全球各地赛事、动画直播、视频直播等服务。开云体育,开云体育官方,开云app下载,开云体育靠谱吗,开云官网,欢迎注册体验!

开云体育deepseek点评论人民币汇率的长期政策择

  该文发表于2001年,正值中国加入WTO前夕,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人民币汇率政策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文章紧扣时代背景,探讨人民币汇率的长期政策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作者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经济因素,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前瞻性。

  作者运用了大量经济数据(如汇率变动、贸易收支、外汇储备、物价指数等)支持论点,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例如:

  通过对比1980-1998年人民币对美元和日元的贬值幅度,说明贬值的历史趋势;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人民币长期升值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观点在2001年具有前瞻性,与后来人民币的实际走势(如2005年汇改后逐步升值)基本吻合。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创新性见解,例如:

  人民币国际化目标:提出人民币未来成为国际通货的可能性,体现了长远的战略眼光。

  文章不仅是一篇学术研究,还具有较强的政策参考价值。作者提出的“避免大幅贬值、逐步实现长期升值”的建议,为中国汇率政策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后,这一观点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避免恐慌性贬值。

  时代局限性:文章发表于2001年,未能预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后续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未涉及资本流动:对资本项目开放和跨境资本流动的讨论较少,而这在后来成为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

  政策建议的实操性:虽然提出长期升值方向,但未具体说明如何应对短期波动压力。

  文章语言严谨,学术性强,但部分表述略显冗长,可能对非专业读者造成阅读障碍。若能增加一些图表或案例分析,可进一步提升可读性。

  《论人民币汇率的长期政策择》是一篇具有深度和前瞻性的学术论文,通过扎实的数据分析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提出了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观点,为中国汇率政策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尽管受时代局限存在一些不足,但其核心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启发意义。

  Deepseek:不客气!很高兴能为您点评这篇文章。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探讨人民币汇率、经济政策等相关话题,随时欢迎交流。祝您研究顺利!

  自1994年1月我国进行外汇制度改革、实施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以来,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了稳定。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人民币贬值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也继续坚持了人民币稳定的政策。由于人民币稳定,我国虽然付出了出口减少的代价或牺牲,但却保持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并为尽快结束亚洲金融危机、避免世界性金融危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尽管中国政府反复宣布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但国外仍有许多人抱着怀疑的态度,始终关注人民币何时贬值。特别是在我国出口受阻,经济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国外预测人民币贬值的研究和报告更是连篇累牍。在国内,虽然大多数人承认人民币稳定的好处,支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但持否定和批评态度者仍大有人在。一部分贸易公司和出口企业,甚至包括一部分地方政府,一直因经营亏损和出口下滑而要求人民币贬值。特别是目前,不少主张在亚洲金融危机结束后的适当时机实行人民币贬值的人,又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下降和废除的压力为由,要求尽快实施人民贬值的政策。

  对人民币稳定的政策到底应给予什么样的评价呢?今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如何呢?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汇率政策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在具体分析迄今为止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及其利弊得失、总结人民币不贬值的经济性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今后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因素。本文拟对此做一初步探讨,提出若干不成熟的观点,以供有关方面参考,并希望得到学术界同仁的批评。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很小,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不大。1978年,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8%。因此,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扩大出口的作用并未受到重视,人民币汇率大体上保持了稳定,1978年为1美元=1.5550元。人民币贬值是从1980年开始的。当年,人民币比上年贬值3.6%,为1美元=1.4984元。从此,为扩大出口赚取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外汇,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作用受到重视,人民币开始了大幅度贬值。1985年为1美元=2.9367元,比1980年贬值96.0%。80年代后期,为贯彻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方针,人民币贬值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了。1986年为1美元=3.4528元,1987年为1美元=3.7221元,分别比上年贬值16.7%和7.8%。1988、1989年人民币虽然保持了稳定,但进入90年代后又继续贬值,1990年为1美元=4.7832元,1993年为1美元=5.7620元,分别比上年贬值27.0%和4.5%.。1994年1月,我国对外汇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人民币汇率由公示汇率和市场调节汇率并存的双轨制,改为了单一的公示汇率。与此同时,按市场调节汇率,人民币一举贬值为1美元=8.6178元,贬值了49.6%。1995年以后,人民币在稳定中略有升值,1998年为1美元=8.2709元,与1994年相比升值3.9%。从整个情况看,1980-1998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452.5%。

  在1980年以来人民币大幅度贬值的过程中,由于日元大幅度升值,因此对日元来说,人民币贬值的幅度更大。1980年1元=151.96日元,1985年1元=82.21日元,1990年1元=30.72日元,1995年又贬值为1元=11.28日元,比1980年贬值了1 247.2%,这是约相当于对美元贬值幅度近3倍的更大幅度的贬值。1998年,因日元贬值,人民币对日元汇率虽略有升值,为1元=15.80日元,但1999年日元升值后人民币对日元又贬值了,2000年7月约为1元=13日元左右。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贸易规模小,贸易赤字的年份也很多,一直苦于外汇不足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外贸易虽然开始了快速增长,但由于经济建设急需的机械设备、原材料等的进口增加,贸易赤字就由1978年的11.4亿美元,迅速增加到了1985年的149亿美元。这样以来,外汇不足的矛盾就更为突出了。这种状况在经济过热的80年代后期也没有什么变化,1989年仍有66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因此,扩大出口创汇一直是我国外贸部门的重要课题。然而,在多年来的短缺经济下,不论什么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就不愁卖不出去,不少产品的国内销售比国外销售有利,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出口也是主要的经济指标之一,国有企业即使经营亏损,也必须完成下达的指令性出口任务。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为了使出口亏损企业继续扩大出口,就需要采取人民币贬值的政策予以支持和鼓励。当时,尽管我国工资水平很低,但由于劳动生产率水平更低,因此为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不得不采取了人民币贬值的政策。

  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我国尚有8.4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1980年则一举转为了12.96亿美元的赤字。其后,由于外国资金的流入虽然又转为了黑字,但80年代后期每年的外汇储备只不过为20-30亿美元,1989年也只为55.5亿美元。直到1990年,由于前所未有的87.4亿美元的贸易黑字,外汇储备才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达到了110.9亿美元。1992-1994年,每年的外汇储备约为200亿美元左右,1995年才突破500亿美元,达到了516.2亿美元。尽管如此,但由于对外负债也迅速增加,外汇不足的矛盾一直也没有得到缓解。其中,1995年对外负债已突破1 000亿美元,达到了1 066亿美元,约相当于当年外汇储备的一倍。因外汇长期不足,所以除国家政策供给的外汇外,企业扩大引进技术、机械设备和贸易公司扩大进口所需的外汇,就必须通过市场调节来解决。为满足这种外汇需求和外汇筹措,从1981年起我国一直实行了公示汇率和“内部结算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当时,公示汇率为1美元=1.53元,内部结算汇率为1美元=2.8元。1985年,为纠正双重汇率的弊端,虽然取消了内部结算汇率,但由于黑市交易的存在,实际上并未能彻底废除双重汇率制度。1988年,为满足外商投资企业当地生产、国内销售所需外汇的市场筹措,设立了按实际汇率买卖的“外汇调剂中心”,从而又正式恢复了双重汇率制度。另外,对于个人来说,由于他们不可能通过内部结算汇率和外汇调剂中心来买到其出国留学和购物所需的外汇,黑市交易就应运而生。黑市交易虽然不合法,但国家一直没有采取严格取缔的政策措施,多年来一直是黯然的存在。在外汇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内部结算汇率和外汇调剂中心汇率高于公示汇率,黑市的外汇价格则更高。所以,人民币就一直受到了贬值的压力。

  一国汇率的变化和物价变动有直接的关系。即在他国物价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本国的物价提高10%,那么其货币的汇率就要贬值10%。所以,为分析人民币大幅度贬值的原因,就必须分析我国的物价上升情况。

  以1978为100,1997年我国零售物价指数上升到380.8,城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升到481.9。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这20年间零售物价上升就使人民币贬值了73.7%;其中,城市消费者物价上升使人民币贬值了81.2%。换言之,如果按1979-1997年的物价水平计算,那末前者使人民币由1美元=1.5550元贬值到1美元=5.8053元,后者使人民币由1美元=1.5550元贬值到1美元=7.3096元。另外,如果考虑到中美两国的物价上升情况,1984-1996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美国上升156.1点,中国上升371.5点,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的情况下,中国的高通货膨胀率就使人民币由1984年的1美元=2.80元,贬值到了1996年的1美元=6.87元。由此可见,1996年前物价的大幅度上升,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

  在人民币不断贬值的趋势中,不论企业还是个人,都估计人民币会进一步贬值。其结果,不仅进一步加大了外汇需求,而且还不可避免地诱发了外汇投机。多年来,尽管国家一直采取严格外汇集中管理的政策措施,但一部分企业非法留成外汇、逃汇、套汇或参与黑市投机等现象却始终是禁而不止。另外,一部分高收入阶层为了保持手持现金的价值,纷纷采取卖人民币、买美元的保值措施,从而抬高了黑市汇率,压迫了公示汇率。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职工的工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980-1998年,全国职工年均工资由762元提高到7 497元,提高了9.84倍。尽管如此,但因人民币大幅度贬值,所以按美元计算只由509美元提高到906美元,按日元计算只由115 724日元提高到118 453日元,只分别提高了0.78倍和0.10倍。可见,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资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这样一来,我国就在工资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低工资优势,有力促进了出口的迅速扩大。从实际情况看也是这样,每当人民币大幅度贬值时,我国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1994年,由于人民币一举贬值近50%,当年出口额就创造了增长31.9%的新记录, 1995年又增长了22.9%。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利用外资特别是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在投资环境方面比不上东南亚各国,因此除税收优惠外,低工资就成了我国吸引外资的最有利条件。如前所述,近20年来我国工资水平与美国相比没有多大提高,与日本相比则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就给外商提供了最廉价的劳动力。这对于那些以利用低工资、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的外商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最有利的投资环境。这是外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为中心,迅速扩大对华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毫无疑问,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加,在很大程度上牵引或带动了我国经济发展。所以,就可说人民币大幅度贬值,是1998年前我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重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人民币大幅度贬值有利于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迅速扩大,是我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但另一方面,却不能忽视我国为此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这就是人民币长期的大幅度的贬值所孕育的经济和社会矛盾,为今后的长期发展埋下了若干不稳定的因素。

  一般说来,货币贬值和物价上升是互相促进的,二者之间有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即如果物价上升,那么货币就会随之贬值,而货币贬值后,物价又会进一步上升。从实际情况看,我国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期的严重通货膨胀,都与人民币大幅度贬值有密切的关系。以1994年为例,由于人民币一举贬值49.6%,致使当年的零售物价上升率高达21.7%,这是除1950年建国初期以来的最高记录。受其影响,在人民币汇率稳定的1995年,物价仍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增幅为14.8%,直到1996年才好容易降低到了6.1%。从总的情况看,1994-1996年零售物价上升率为48.2%,与人民币贬值的49.6%只差1.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1994年人民币大幅度贬值降低工资成本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被后来等幅度的物价上升所抵销了。

  人民币大幅度贬值虽然有利于大量吸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外商直接投资,但却增大了对外借款等利用外国间接投资的风险,加重了外债偿还的负担。1998年10月,广东国际信托公司破产事件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对我国吸引外资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那么,除经营混乱和腐败等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了广东国际信托公司的破产呢?这就是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广东国际信托公司147亿元的债务超过额,与其从80年代初开始的大量外汇借款不无关系。例如,其1985年从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38家银行借贷的3亿美元,如果在1995年用人民币偿还,那么仅还款的本金负担就相当于当初借贷的2.84倍。又如,其1986年在日本债券市场举债的200亿日元,如果在1996年用人民币偿还,那么仅还款的本金负担就相当于当初的3.81倍。由于外汇借款的国内运用达不到如此之大的效益,因此在过多的房地产投资和其他不当投资难以回收的情况下,广东国际信托公司就难逃破产的厄运了。

  人民币大幅度贬值虽然使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便宜,加强了出口竞争力,但却使进口商品的价格提高,进口困难,从而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现在,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虽已达到了85%以上,但主要的大宗出口商品仍然是服装、纺织品、鞋类、玩具和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相比之下,主要的大宗进口商品仍然是机械、机器、集成电路、半导体元器件、汽车仪表、零配件以及塑料、钢材等工业原材料。可见,我国还没有彻底从用劳动密集型产品交换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垂直分工中摆脱出来。在这种形势下,贸易迅速扩大就不外乎是国内廉价劳动力资源的大量流出。

  除工资成本外,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还有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以及资金能力、市场能力和信息情报能力等。根据各发达国家的经验,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等已越来越成为比工资水平更为重要的竞争力。然而,多年来一直不费力享受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好处的我国企业,尽管现在仍拥有世界最廉价的劳动力(这种情况在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各国货币大幅度贬值之后也没有什么变化),却仍然还在期待着人民币的进一步贬值。对企业来说,靠人民币继续贬值无疑是最省力的办法。然而长此以往,不注重提高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企业势必越来越多。这种可怕的惰性,将成为我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最大障碍。

  由于改革开放中出现了国有企业改革困难、经营滑坡、下岗和失业增加、银行不良债权增加、各种经济差距扩大、环境和生态破坏、以及社会腐败和社会犯罪增加等问题,国内外都有不少人对中国未来的前景感到担忧。其中,一些在改革中没有得到多少利益的人,还一直对改革开放持怀疑或批判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就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外一些人对人民币的不信任感乃至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另外,近20年来,尽管我国实现了世界最快的经济增长,但由于人民币大幅度贬值,1978-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美元计算只由225美元加到774美元。结果,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与部分国家的差距反而进一步扩大了。1980年,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38和日本的1/29;1997年,与美国的差距虽然缩小为1/34,但与日本的差距则扩大到1/44。可见,人民币越贬值,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越大。这样继续下去,我国什么时候才能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呢?

  如前所述,从1995年起我国已采取了人民币稳定的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南亚各国和韩国的货币都大幅度地贬值了,日元也一度出现了贬值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继续采取了人民币稳定的政策并一直持续到现在。那末,我国政府在国内外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为什么采取了人民币稳定的政策呢?除要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和对国际社会做贡献外,其经济性因素是什么呢?根据近几年来各方面的论述和笔者的分析,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九点:

  1979-1997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8%,是世界最快的经济增长。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和引进外资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国民经济真是举步维艰。尽管如此,但由于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仍实现了7.8%的经济增长。尽管这一增长率略低于计划的8%,但只要考虑到东亚各国陷入经济危机的严重状况,仍是值得称道的经济增长。1999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好转,我国经济由前半年的下滑转为后半年的回升,并超过预定7%的计划,实现了7.1%的经济增长。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经济仍继续保持回升势头,全年实现8%左右的经济增长当不成问题。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这不仅是过去几年来人民币不贬值的最重要的经济基础,也是今后继续保持人民币稳定的最有利条件。

  1993年,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122亿美元的巨额赤字。然而,自1994年因出口迅速增加而转为54亿美元的黑字以来,黑字规模就一直呈不断扩大的趋势,1995年达167亿美元,1997年又高达404亿美元。1998年,在对东南亚、韩国和日本出口大幅度减少、出口增长速度由上年的21.7%骤降至0.5%情况下,贸易黑字的增幅虽然也大为下降,但仍继续增加到436亿美元。1999年前半年出口虽继续下滑,但下半年又转为回升,全年出口增长6.1%。不过,因当年进口增加的速度为18.2%,所以贸易黑字有所减少,为291亿美元。进入2000年后,随着世界经济特别是东亚各国经济进一步好转,我国对外贸易更是大幅度回升,1-6月出口增长38.3%,进口增长36.2%,贸易顺差123亿美元。如果下半年出口增长速度略高或进出口增长基本同步,全年仍有可能实现近300美元的贸易黑字。

  另外,我国贸易黑字集中于少数国家特别是集中于美国,这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对美贸易迅速增加,我国对美贸易黑字1997年达到164亿美元,1998年又达到了210亿美元。美国自80年代以来一直苦于对日贸易赤字,1990年代中期以后又苦于对华贸易赤字,并由此导致了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民币进一步贬值,中美贸易摩擦就有可能进一步恶化,这一点不能不认线.小幅度贬值刺激出口的效果小,大幅度贬值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我国商品出口结构和东南亚各国相似,双方有互相竞争的关系。所以,东南亚各国货币贬值以后,就削弱了中国的出口竞争力,既减少了我国对东南亚各国的出口,也减少了我国对日本和韩国的出口。与1997年相比,1998年我国对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日本和韩国的出口分别减少了39.6%、23.5%、16.8%、16.0%和31.2%。这样一看,人民币似乎确有贬值的必要。然而,我国对上述国家出口减少的原因,与其说是人民币升值,莫不如说是因上述国家经济萎缩、进口能力下降所至。只要东亚各国不摆脱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那么即使人民币贬值10%乃至20%,也起不到多大刺激出口的效果。关于这一点,只要看一下当时东南亚各国和韩国贸易均衡的恢复都是靠进口的大幅度减少而实现的,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不能忘记的是,与东南亚各国相比,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1997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33美元,与马来西亚的4 315美元、泰国的2 463美元、印度尼西亚的981美元相比,只分别相当于其17.0%、29.8%和74.7%。1998年,东南亚各国货币大幅度贬值以后,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虽然超过了印度尼西亚,却仍只相当于马来西亚的1/3和泰国的1/2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大幅度贬值人民币的话,那么不仅短期内不能按期待那样地扩大出口,而且长期内还必然导致贸易条件恶化。不仅如此,人民币大幅度贬值还有可能诱发东亚各国新一轮的货币贬值竞争,从而有可能使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刻化、长期化,这反而不利于我国出口的长期扩大。

  人民币贬值虽然有利于出口,但却使进口成本增加,不利于进口的扩大。现在,在我国的出口商品中,依靠加工贸易的出口已超过了一半以上。所以,如果当下实行人民币贬值,那么不仅难以有多大扩大出口的效果,反而会因加工贸易中进口机械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的提高,使一点点扩大出口的效果被抵销殆尽。另外,由于外商企业在当地生产中对机械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进口依存度很高,因此在外商企业进口已接近占我国进口总额60%的情况下(1998年为57.6%),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就不利于其当地生产和投资的进一步扩大了。

  由于贸易黑字和外资流入的增加,我国外汇储备在1996年末突破1 000亿美元以后仍继续增加,1997年末达到了1 399亿美元,1998年末达到了1 450亿美元,1999年末又达到了1 547亿美元。从1995年开始,我国外汇储备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由此,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大为提高,外汇不足的矛盾也大大缓和了。现在,我国虽然继续实行外汇集中政策,但不仅企业进口所需要的外汇已基本得到满足,而且个人出国的外汇限制也大为缓和了。这样,外汇的黑市交易就受到了遏制,从根本上支持了人民币的稳定。

  在利用外资方面,我国虽然坚持了以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为主的政策,但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外国政府的借款、国际金融机构的借款、外国民间金融机构的商业借款等外国债务还是逐年增加了。1990-1995年,我国外债总额由606亿美元增加到1 066亿美元,增加了400亿美元。1998年末,我国外债总额又增加到1 460亿美元,几乎接近了当年的外汇储备额。在我国外债总额中,长期债务的比重虽然大大高于短期债务,但1997年的短期债务额仍达到了181亿美元。由于我国外债总额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所以考虑到外债偿还,人民币还是以稳定为好。

  为收敛90年代前期严重的通货膨胀,实现经济软着陆,我国政府以金融紧缩为首,采取了各种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与此同时,因国有企业经营滑坡、下岗人员增加进而工资增长放慢,通货膨胀从1996年开始逐步趋于缓和。1997年,零售物价上升率一举由上年的6.1%下降到0.8%;1998年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负增长,下跌了2.8%;1999年又继续下降了2.9%。这样,多年来一直期待的高增长、低通涨的局面终于出现,我国经济也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物价上升率下降并出现负增长,虽然给我国经济带来了通货紧缩、内需不足的新矛盾,但从物价方面压迫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却大大减轻了。

  香港以贸易和投资为首,和大陆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关系。到1999年4月为止,香港对大陆直接投资的件数为180 653件,合同金额为3 007亿美元,实际投资额为1 427亿美元,分别占我国吸收外来直接投资总数的54.8%、合同金额的51.5%和实际投资额51.4%。从贸易方面看,1997年,大陆对香港的出口为438亿美元,超过了对美国出口的327亿美元和对日本出口的318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4%。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刚刚回归祖国的香港和新加坡一样,也面临了港元贬值的压力。如果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到香港,进而香港也陷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话,那么其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就是可想而知的。所以,通过人民币稳定来支持港元稳定,就成为我国必然的政策选择。

  由于上述各项因素的影响,可以说人民币贬值的作用已发生了逆转。也就是说,对于我国经济而言,如果说1994年前人民币贬值利大于弊,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的线年后人民币稳定或有所升值也是利大于弊,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货币贬值的作用逆转,这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也是时有发生的现象。就我国而言,这乃是在经历近20年持续、稳定、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经历了人民币大幅度贬值的必然结果。如果不研究这种新形势下的新问题,而是拘泥于教科书式的定义,无视人民币贬值作用的逆转,在亚洲金融危机后贸然采取人民币贬值的政策,那末就有可能给我国经济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弄得不好的话,我国也会卷入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之中,出现经济和社会的混乱。

  纵上所述,1995年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人民币稳定的政策绝不是人为的一时性的政策,而是由深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必然的政策选择。

  以上,本文分析了1995年后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稳定或有所升值的经济性因素。那末,今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如何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以下进一步分析一下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因素。

  长期经济走势是决定人民币汇率最重要的因素。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是实现人民币稳定或升值的因素,而经济减速、萧条、危机的恶性循环则是导致人民币贬值的因素。1996年以来,尽管我国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但如前所述,这仍是世界最快的经济增长。从目前情况看,尽管我国经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根据国内外各方面的分析,至少在今后20年内,我国仍可望实现年均增长率8%左右的世界最快的经济增长。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后进国家在赶超的过程中只要能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其货币就一般是处于稳定或升值的趋势。

  面临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即将参加WTO的挑战,我国虽然有可能受到贸易自由化的压力,但同时也给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经济关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我们能把握住机会,不失时机地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那末随着适合于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机制的形成,随着技术引进加快而加快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再加上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这三者有机结合,将会使我国出口国际竞争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以此为基础,再加上发达国家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移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传统工业大多数部门扩大出口乃至占领国际市场的机会无疑是大大地增加了。可以预料,再过10年左右,除汽车、半导体和其他一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外,我国传统工业的大多数产品都将具有进一步扩大出口和提高国际市场份额的国际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我国出口和贸易黑字继续扩大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人民币将日益受到升值的压力。

  如前所述,迄今为止的物价上升,特别是80年代中期和1990年代前期两位数的严重通货膨胀,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所以,要分析今后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走势,就必须展望一下今后物价的长期走势。为此,有必要重新回顾一下以前物价上升和通货膨胀的原因。那末,迄今为止,我国为什么出现了急剧的物价上升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呢?其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点:①短缺经济下的卖方市场;②价格改革和趁机涨价;③工资、奖金过快增长;④进口耐用消费品长价的影响;⑤收入分配不公的影响。由于上述原因大家都很清楚,本文就不再赘述了,以下仅分析一下上述原因今后是否还会继续导致物价上升和通货膨胀。

  首先,从90年代中期前后开始,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短缺经济已基本消除,大体上形成了买方市场;再加上经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价格改革,已基本上形成了市场价格机制。因此,上述①和②两个因素就基本上不再存在了。其次,关于③的工资、奖金过快增长,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企业已逐步形成了新的工资分配机制,工资超分配的现象,即工资提高率超过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现象已明显减少并且还将进一步减少。这样,工资和奖金对物价上升的压力就基本消除了。另外,关于④的进口耐用消费品价格上升,这一影响今后虽仍将继续存在,但随着关税下降和进口增加的趋势以及国产品的增加,大多数进口品已出现了价格不断下降的趋势,其对物价上升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也越来越小了。最后,关于⑤的收入分配不公,这一影响虽然今后也将继续存在,但随着其逐步纠正以及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其对物价上升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小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短缺经济的消除和买方市场的形成,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从1998年起,我国已连续2年出现了内需不足和物价下跌的现象。从目前情况看,内需不足绝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今后长期内困扰我国经济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防止通货紧缩和物价下跌,已成为我国不得不认真考虑的新课题。

  另外,在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中,随着中外经济关系扩大和我国收入水平提高,国内外价格差有不断缩小的趋势。现在,以小汽车为首,包括摄像机、数码相机等高档消费品的价格,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的价格,以及国际机票、高档宾馆、国际电话、国际通信等国际服务业的价格,我国已基本接近或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尽管如此,但就总体而言,我国物价总水平依然是世界最低的,这无疑是我国物价长期看长的重要因素。那末,应该怎样缩小国内外的价格差呢?是通过人民币不断贬值和比外国更高的通货膨胀来实现好呢?还是通过人民币稳定或升值再加上比外国更低的通货膨胀来实现好呢?这也是今后我国不得不认真考虑的课题。由于后者有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是一种可取的、理想的选择。

  总之,利用短缺经济结束的时机和各项改革的成果,只要能进行无大错的宏观政策运营,继续实现经济的低通涨和高增长,那末就不必从物价方面考虑人民币贬值的问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因东南亚各国以及韩国的货币贬值,再加上日元也一度处于贬值的趋势之中,所以包括一些支持人民币稳定政策的人在内,许多人都认为人民币高估了,主张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应不失时机地转向人民币贬值的政策,实现人民币汇率的软着陆。那末,人民币是否真的被高估了?在考虑今后的人民币汇率走势时,这是一个不能不认真考虑的问题。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凡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在其国际经济地位提高的过程中都出现过货币升值的倾向。相比之下,1979-1997年,尽管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8%,是世界最高的经济增长,但人民币不仅没有升值,反而大幅度地贬值了。所以,按美元计算,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不仅没有多大的缩小,与一些国家特别是与日本的差距反而还扩大了。面对近20年来日元大幅度升值、人民币大幅度贬值的局面,在由国际外汇市场决定的日元汇率没有受到多少非议的情况下,人民币是否真的被高估了呢?由于工业产品中包含着很大的技术差距,有不好比较的一面,所以现在比较一下技术差距不是那么大的农产品。目前,我国人口约相当于日本的10倍,农业的综合自给率为98%左右,大大高于日本70%左右的水平。即使考虑到中日两国农产品在质量方面的差距,但如果按相同价格计算的话,那末我国农业的生产额至少也相当于日本的7倍以上。1997年,日本农业的生产总值约为10万亿日元,其7倍的70万亿日元为48 000亿元,相当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74 772亿元的60%以上。然而,同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只为13 667亿元,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5%。由此可见,与日元相比,所谓人民币高估的问题并不存在。如果从物价水平和货币购买力等方面分析,也可得出人民币没有高估的结论。今后,只要正确评价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就不会轻易采取贬值的措施。

  如前所述,在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技术水平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比工资水平更为重要的因素,资金能力、市场能力和情报信息能力的重要性也日趋提高了。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企业依靠低工资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已被过低的劳动生产率所抵消了。以钢铁工业为例,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钢产量已超过了1亿吨以上。尽管如此,我国每年还要进口2 000多万吨的钢材,这与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有很大的关系。我国最大的钢铁企业鞍钢每年的人均钢产量多年来一直停留在30-40吨的水平,只相当于新日铁1997年313吨的1/10左右。如果用技术含量和人均生产总值来比较,其间的差距就更大了。所以,靠人民币贬值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做法在运用到一定程度后应适可而止,必须尽快地把提高国际竞争力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换言之,面临工资水平和劳动成本不断提高的压力,及时砍掉过分依赖人民币贬值的假腿,使企业通过减员增效,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这应是今后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经过20年来持续稳定高速的经济增长,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就与人民币汇率有关的战略和政策调整而言,一是从扩大外需的政策转向扩大内需的政策,二是从出口导向战略转向进口替代战略。

  80年代后期,在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下,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创汇为中心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我国实施了扩大外需的政策和出口导向的战略。1998年3月,为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对出口和外资引进的不利影响,实现预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我国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根据我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销售不旺等问题,扩大内需绝不是一时性的应急之计,而是一个应该长期坚持的基本经济政策。在扩大内需的政策下,虽然仍需要继续大力地促进出口,但是与外需相比,内需的重要性无疑是大大增强了。关于从出口导向战略向进口替代战略的转变,现在虽尚未提出明确的口号,但既然从扩大外需的政策转向了扩大内需的政策,这一战略转变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限于篇幅,这里不可能详细说明实行这一战略转变的理由,只想强调以下几点:①对外贸易战略和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是不同的。比较优势可以成为贸易的基本理论,但却未必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②大国战略和小国战略是不一样的。就经济发展战略而言,与小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国家的富裕相比,大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不仅是国家的富裕,还必须同时实现国家的富强,即必须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我国在发展体育事业方面早已实行了大国战略,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应该尽快地从小国战略转向大国战略。③虽然国内外不少人认为实行出口导向战略成功的国家很多,而实行进口替代战略成功的国家则很少,但像我国这样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却必须在进口替代战略方面获得成功,否则就不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④我国进口替代的任务还很艰巨,传统产业的进口替代没有完成,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口替代更是任重而道远。⑤迄今为止,我国虽然实施了出口导向战略,但却没有放弃进口替代战略。从实际情况看,特别是从90年代前期所公布的产业政策看,已在很大程度上实施了进口替代战略,所以这一战略转变并不困难。

  众所周知,在后进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过程中,扩大外需政策和出口导向战略的成功需要货币贬值政策的支持,而扩大内需和口替代战略的成功则需要货币升值政策的支持。这是我国今后不能不考虑的长期选择。

  鉴于80年代初期中南美各国的债务危机,我国把外国的直接投资视为最好、最安全的投资,并把它作为利用外资的中心和重点。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对外国间接投资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然而,国际资本输出长期来一直是以证券投资为主的间接投资为中心而展开的。根据发达国家和一些中进国的经验,凡是金融资本市场发达、在经济上有能力、有自信的国家,在利用外资方面大都是以间接投资为中心的。目前,我国虽然还没有大量利用外国间接投资的能力和自信,但今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金融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开放,我国利用外国间接投资的数量和规模必将日趋扩大。而且,只要能继续实现持续稳定快速的经济增长,我国利用外国间接投资的能力还会不断提高。根据我国的人口规模,如果说巴西80年代的负债能力是1 000亿美元的线年前后的负债能力就至少是10 000亿美元以上。面临外国间接投资日渐扩大的趋势,考虑到外债偿还的风险,人民币稳定或升值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1996年12月1日,我国实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8条的规定,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这是我国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重要进展。根据亚佩克(APEC)2020年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以及参加WTO后金融业进一步加快开放的形势,我国在2020年前后还很有可能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在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人民币的国际通货化。人民币国际通货化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也是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必然结果和必然要求。从目前情况看,人民币国际通货化虽然是2050年前后的事,但现在就必须未雨绸缪、从长计议。当前的课题,就是根据国际通货的基本要求,一步一步地积累其必要的条件。作为国际通货的基本条件,是具有自由兑换性、普遍的流动性和价值的稳定性,从而成为国际交易的价值尺度、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手段。就价值的稳定性而言,凡是新成为国际通货的货币,都无一例外地经历过升值的过程。例如,德国马克在经历了1961年、1969年和1971年的三次升值以后,其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到70年代末,马克在世界各国的贸易结算、国际投资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都达到了10%左右,从而成了仅次于美元的国际通货。日元也一样,在经历了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的大幅度升值后,现已与美元和马克并列,成为世界三大国际通货之一。

  以上,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大幅度贬值的原因、正反两方面作用和人民币稳定的经济性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展望了今后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因素。从中不难看出,笔者得出了人民币长期升值的结论。这乃是我国经济继续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由于东南亚各国和韩国的货币都大幅度地贬值了,日元也一度处于贬值的倾向之中,因此,我国在这种情况下实行人民币稳定的政策,实际上就是实施了人民币升值的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说,1995-2000年乃是人民币从大幅度贬值转向稳定或升值的过渡期。在这一过渡期,我国人民币稳定或升值的政策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获得了初步的成功。以此为契机,今后应该长期坚持人民币稳定或升值的政策。当然,人民币升值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必然伴随着反复的升值----贬值----升值的过程。由于某些一时性因素的影响,人民币虽可能出现阶段性的贬值,但从长期看,这并不能改变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趋势。对人民币汇率来说,今后长期的压力不是贬值而是升值。所以,为继续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就要以人民币稳定为基础,在小幅度的升值----贬值----升值的循环中,逐步地实现人民币的长期升值。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人民币的每一次贬值都会增大下一步升值的难度,因此,为避免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冲击,一定要尽量避免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

搜索